茶马古道:世界屋脊上的文明见证-凯发国际登录入口

    您当前的位置 :  >  凯发国际登录入口  >  理论观察  >  经济社会
    搜 索
    茶马古道:世界屋脊上的文明见证
    2022-04-20 10:51:22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克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绵延于世界屋脊之上,以茶、盐、药等生活必需品为重要贸易商品、连接亚欧大陆、千百年持续运营的官民共享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是沟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纽带,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

      马蹄踏出的辉煌:跨越千年、横亘万里的文明对话

      从概念上来看,茶马古道不是指具体的某一条古道,也不光一个起点,而是一个由主线、支线、附线构成的贯通亚欧大陆的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交通网络。从属性上来看,茶马古道是以畜力和人力为主要交通工具,以茶叶、盐和药材为主要商品的贸易通道。从时间上来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并有部分路段赓续运营至今。从地域上来看,由我国境内的横断山区自东向西不断延伸,翻越喜马拉雅山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东非红海海岸。时续上千年,地跨数万里,沿途复杂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等共同构成了茶马古道宝贵的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财富,因此被誉为“马蹄踏出的辉煌”。

      自然环境险峻复杂。横断山从青藏高原上分支向南延伸,至云南大理因断层谷而中断,它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褶皱山系,其腹地是世界屋脊上最险之极地。从明代起,茶马古道深入险峻曲折的横断山腹地,一路上海拔从500多米到5500多米,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茶与马相伴同行于其间,走入的是以“惊、险、恶”为风格特征的苦寒边地、宁静高原,沿途经过农耕宜居的坝子、直上天际的冰峰雪岭、汹涌湍急的大江大河以及高耸不见天的峡谷,跨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和雅鲁藏布江,切进南亚次大陆的尼泊尔、印度等国,是世界上最高、最险、最长,气候及地理环境极度复杂多变的商贸通道,成为维系散居于其间的各族群生存与繁衍的纽带。

      文化遗产丰富多样。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商贸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之脉。在延续千年的时空中,多维度的商品、知识、思想和价值观持续不断地交往交流与互惠滋养,孕育出茶马古道沿线丰富的文化遗产。其遗产体系是一个涵盖静态型资源、动态型资源和重塑型资源,且与其所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辅相成的整体。静态型资源包括驿道(道路、桥梁、渡口等遗存)、与茶盐等产品生产相关的设施或遗存(茶园、盐井等)、历代官方治理的相关设施(城池、哨所、兵营、税卡、驿站等)、与民间贸易相关的设施(马店、商号等)、与文化交流相关的设施(宗教建筑、聚落、摩崖石刻和碑刻等),这一连串曾长期服务于茶、盐、药等产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目的的点状遗产集群被线状遗产(茶马古道)串联了起来,使它们成为地点类型丰富、展示特定历史现象的意义功能载体;动态型资源是指蕴含在茶马古道沿线民众生产生活生态中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如歌谣、舞蹈、祭祀仪式、口述历史、民间传说、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风民俗等,这些沿线民众的生活化或生产化实践活动,是他们祖祖辈辈传承的生活形态、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的具象化展示;重塑型资源是指茶马古道沿线的地标性遗迹或特色性建筑形式等资源的原址或迁移重构体,如大理古城的南城楼、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泸沽湖畔的里务比寺等。作为集恢弘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绚丽的人文色彩于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茶马古道演绎着跨越古今、维系民族团结和谐的文化对话。

      “亚洲的天堂走廊”: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的文明古道

      茶马古道跨越了艰难险阻的横断七脉和汹涌奔腾的并流三江,串联起沿线的雪山、峡谷、森林、草原、寺庙,连接着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植被茂密,景色壮丽,文化资源禀赋独特丰厚。作为大陆上唯一还在部分运转的文明古道,其多样性和独特性并存,被誉为“亚洲的天堂走廊”。

      肇基伊始,茶马古道就成为高原民众生活景观的重要部分,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影响的多样性。茶马古道的滇藏线、川藏线和川青藏线等主干道,都逶迤千里、艰险异常,其涉及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贸易规模之巨、行业规则和制度之专,昭示着古道曾以完整的功能形态在运转,其有效运转不仅使得汉藏文明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统一体,而且使它成为古代和近代中国连通外部世界的强劲动脉之一。商品的多样性。唐朝的“以茶易马”,宋元的“茶马互市”,明清的茶、盐、药材、布匹、日用器皿等的贸易,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交易的重点商品也有所差异。在抗战中,当沿海沦陷和滇缅公路被截断之后,茶马古道成为中国当时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发挥了重要的通道经济作用。运输工具的多样性。在古道的千年运转中,从事各种货物运输或交易的商队被统称为“马帮”或“驮队”,在崇山峻岭中奔波谋生的经历赋予了背夫、挑夫们智慧和胆略。因此,植根于商队的“马帮文化”体现了世代延续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勤勉精神,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说到做到、绝无虚言的守信精神。

      茶叶输藏曾是历代中央政府的一项重大国策。复杂的自然环境、稳定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优惠政策,使茶马古道成为一条不能中断的独特交通线路,并形成了兼容并蓄、并行不悖的多元文化。独特的功能属性。从我国古商道生命周期来看,历经了初期的盐运古道、中期的丝绸之路和中晚期的茶马古道,其功能属性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从历史上看,因各区域有自己的盐产地,盐运古道通常是局域性的生存古道;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最早、生命力较强的远征古道,由于丝绸、陶瓷、玉石、香料、漆器等商品不属于必需品,另外易受到沿途战争、瘟疫以及技术传播等因素的影响而时常中断;因吐蕃、回鹘等民族侍茶行为的养成和传承,使得茶成为其日常必需品,加之产茶区和耗茶区远距离分离,故茶马古道成为不能中断的远征商道。此外,茶马古道的生生不息连接和激活了局域盐运古道及部分丝绸之路,它们之间相互促进,融合共生,成为亚欧大陆文化传播的命脉。独特的文化多元性。历史上,山高路险的阻隔,限制了民族文化的开放与同化,使得该地区文化多元性的特点非常突出。茶马古道所辐射区域有汉、藏、傣、彝、纳西等20多个民族聚集栖息,荟萃着中原文化、藏族传统文化、贝叶文化、火文化、东巴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藏传佛教、禅宗、上座部佛教等也都留下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今天,茶马古道沿途各地的茶叶种植、手工技艺等生产性活动以及村舍民居、宗教建筑、风俗习惯、语言、节日、服饰等各具特色、五彩纷呈,使茶马古道成为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留存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

      新时代茶马古道: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文明传承

      作为穿越时空的见证者、中华文化的象征者、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茶马古道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在坚持“保护优先、推动整体发展,古今融合、传承历史文脉”等工作原则的基础上,高位统筹、有序推进对其遗产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对增强滇、川、藏等省区藏族聚居地区民众对历史上汉藏间友好关系的了解及藏族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对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茶马古道遗产资源利用应坚持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公众参与作为遗产活态化利用、匠心化传承的核心支撑,以科技赋能进一步激活古道文化的现代元素,为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实践中,始终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城市公园、线上展览、文创产品和社会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实施遗产资源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将古道建设成为各地方、各族群文化血脉的纽带,促进茶马古道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弘扬,增进民族文化认同。

      茶马古道的现代化发展应充分挖掘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遗存等静态型、重塑型资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动态型资源。协调滇、川、藏等重点省区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推动滇藏、川藏和川青藏通道文旅经济共同体建设,把茶马古道上的古镇、古村落、古文化遗址等串联成线。在促进遗产资源整体保护的同时,共同打造茶马古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人与自然相生相伴、和谐共处的大型遗产公共空间。

      保护古道遗产资源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保留那些建筑或设施,更为了发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情感认同价值和景观价值,发挥文化振兴的深层次基础性作用,把丰富的遗产转化为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产。留住现在与过往生活之间的联系,留住那些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对提升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也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澄
    图片凯发国际登录入口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凯发国际登录入口,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 2021/12/13
    • 2022/04/20
    • 2022/04/20
    • 2022/02/22
    "));
    网站地图